最高法再发布贯彻实施民法典案例:对“和稀泥”说不******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张素)民法典实施以来,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不断加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2日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发布案例旨在更好指引人民法院统一正确实施民法典,始终强调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定分止争,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
继去年2月发布第一批13件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后,最高法此次再发布16件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孙某燕与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等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
案情显示,孙某燕使用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提供的移动通信号码,并支付费用。但在孙某燕多次明确表示不接受电话推销业务后,该公司仍继续向其进行电话推销。
法院认为,民法典在总则编和人格权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专门规定,特别是对民众反映强烈的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制,故判决被告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未经原告孙某燕的同意不得向其移动通信号码拨打营销电话,并赔偿原告交通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据统计,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物权纠纷案件65万件、合同纠纷案件2027万件、人格权纠纷案件33万件、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案件92万件、环境资源类案件31万件。
此外,基于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聚的全国案件文书数据进行检索,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适用民法典英烈保护条款的一审裁判文书数量达679件,居住权为772件。
“通过相关案件的办理,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护、产权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在当日新闻发布会上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颁布后,最高法先后制定了民法典时间效力解释、担保制度解释、总则编解释、人脸识别解释、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解释等共计19件司法解释,在统一裁判尺度、厘清法律适用争议问题等方面发挥作用。(完)
(新春走基层)重庆春节前已慰问农民工8万余人******
中新网重庆1月18日电 (记者 钟旖)春节临近,重庆各区县人力社保部门近日陆续开展慰问活动。记者18日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从活动开展以来,该市已慰问农民工8万余人,其中各驻外劳务办事机构在市外慰问重庆籍农民工3730人。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分别走进顺丰速运重庆江北机场航空站点、空港佳园社区、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等,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农民工代表、新业态就业人员(农民工)代表、环卫工人代表、在外务工农民工家庭及社区工作人员代表,为他们送上暖心礼包和节前问候。
关爱的“春风”也吹向重庆各区县,多地人力社保局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农民工走访慰问活动。
万州区人力社保局、万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主办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及慰问活动,送上创业政策和服务指导宣传服务,更好地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为辖区重点企业近200余名留岗职工送上“人社大礼包”,慰问一线工人,为企业送上惠企政策。
巴南区人力社保局不仅入企慰问农民工,还实地了解农民工工资发放、公司运转、疫情防控、留工稳岗举措、返岗复工和“农民工服务站”等情况;渝北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则到区内企业、扶贫车间、建设工地等地,了解农民工工作情况,逐一对困难农民工开展新春慰问。
据介绍,为服务广大农民工安全返乡过节和返岗复工,2022年12月底,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还启动了返乡农民工服务专项行动,在春节集中返乡的重点时节,聚焦解决返乡农民工急难愁盼问题和服务事项,为农民工朋友送上服务保障。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强化对困难农民工兜底帮扶,坚持拓宽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近就业。春节后,为方便农民工返岗复工,还将适时为集中外出的农民工提供“点对点”专车、专列(厢)、专机等出行服务。(完)